首页

西安珍妮女王

时间:2025-05-28 21:42:01 作者:文创消费持续上“新” 文化产业加速升级 浏览量:46075

  一件件文艺精品集中亮相、一个个创新成果闪亮发布,一场场推介订货密集上演……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6日在深圳闭幕。

  数字创意、微短剧、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……本届文博会以“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”为主题,吸引超过12万件文化产品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参展,“科技+文化”持续创新呈现,催生文化新业态、产业新模式、消费新体验,折射了文化产业的加速升级。

  在文博会13号馆,数字华夏(深圳)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“夏澜S01”与现场观众频繁互动。工作人员介绍,该款人形机器人头部有29个电机,可以做到7个种类22种表情。公司总经理陈军民介绍,这款“有温度”的AI人形机器人,表情丰富、颜值高,还有情绪价值。它的两个眼睛是摄像头,身上也有摄像头,传感器能识别人们的情绪并做出精准的反馈。

 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,正推动文化体验从传统的“静态观赏”向“沉浸互动”转变,使文化成为可感知、可参与、可创造的鲜活存在。同时,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力,已从最初的工具辅助转变为叙事结构与传播方式的核心驱动。

  深圳感音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体验官刘佳锐告诉记者,运用航天航空领域空间定位算法的一款感应空气架子鼓,可以准确捕捉到敲击的位置,发出对应的鼓声。“去公园或者去海边玩的时候,我们放在口袋里,就相当于‘一套架子鼓’带出门了。”他说。

  文化市集、文创专区、热销商品榜……本届文博会上,文化消费新场景热潮涌动,展会流量正变为经济增量。

  国博(北京)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飞告诉记者,中国国家博物馆带着近年来的文创开发的新品来到了文博会。“我们按照陶器、瓷器、青铜器、玉器、服饰和书画六大主题,衍生开发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:文具、玩具、丝巾、冰箱贴、书签等等,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文创产品的这种形式,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。”廖飞说。

  文化消费的持续创新,赋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,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3万亿元,服务文化产业企业机构超4.5万个,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。

  广东省广弘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岑宇明介绍,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在现场展示非遗的传承技艺,推广地方的文旅项目,推介广东优质的好产品。“我们带来了江门新会的陈皮,茂名化州的橘红,清远英德的英红九号茶,还有茂名高州的富硒大米。我们在现场,包括陈皮三宝茶泡制技艺,还有橘红的制作技艺的展示,让大家在现场体验。我们22日从中午12点开播到下午2点,线上销售额已经达到了70万元。”岑宇明说。

  在本届文博会上,以网文、网游、网剧为代表的文化出海“新三样”备受关注,腾讯、网易、三七互娱等头部企业纷纷展出了自己的代表性产品。

  腾讯公司副总裁蔡光忠在接受采访时说,近年来,中国文化快速发展,尤其是网剧、网文、网游,推动了中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破壁式发展。比如说《庆余年》由网文改编成的热播剧,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播放。电视剧《繁花》在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,摘下了亚洲内容大奖最佳剧集奖项。游戏出海业务,腾讯出品的“王者荣耀国际版”等游戏,也正引领国产游戏全球化的新篇章。

 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、国际化、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,文博会已从最初的4.5万平方米扩展至如今的16万平方米,参展企业数量也从700多家增至6280家,每年的展览推动了全国文化产业的整合和升级,不断擦亮“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”的金字招牌。

 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方兴未艾,千年文脉在时光的流转中掀起一股澎湃的创新浪潮,蕴藏着勃勃生机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。

  统筹:吴炜玲

  编导:刘在

 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扎在吐鲁番文书里的八旬德国教授火洲看“宝”

伴随出境游的快速恢复,春节期间国际和港澳台漫游的平均日活客户数达298万人,较2023年春节增长超过100%,较2023年国庆假期增长8.7%;其中,大年初四至初六三天漫游日活客户数处于峰值水平,日均活跃客户数达到或超过310万人。春节期间全国移动电话计费时长共计697.5亿分钟,按可比口径较2023年春节下降0.13%。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318.5亿条,按可比口径较2023年春节下降2.5%;其中,2月9日(除夕)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峰值(60亿条),同比增长18.8%,短信业务在提醒提示、验证认证等方面作用进一步发挥。

成都欧美同学会“踏海而归 逐梦蓉城”访谈栏目:扩大全球“朋友圈”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

广东路、广州大道、南粤大道、深圳大道、梅州大道……在林芝处处可见广东元素。广东援藏工作队来到林芝后,帮助林芝主城区实现从“没有一条水泥路”到“交通网络四通八达”的蜕变;实施八一电厂、“天翼看西藏”智慧旅游项目、数字林芝等一大批项目,促进县县通光缆、乡乡通电话、村村通电力,助推林芝实现从“照明基本靠油、通讯基本靠吼”到“通电百分百、通讯全覆盖”的蝶变;建设林芝会展中心、工布印象、尼洋河防洪堤、福清河堤围等一大批公共服务项目,建成广场和综合市场等设施12245平方米,助推林芝公共服务实现从长期发展滞后到走在全区前列的巨变。截至2023年底,林芝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62.65公里,乡镇公路通达率、通电率、通水率、宽带通达率、通邮率均实现100%,行政村公路通达率、通电率、通水率、电话通达率、手机通达率均实现100%。

国家知识产权局: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知识产权数字公共服务平台

用足用好中央支持南疆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,落实自治区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,加快编制环塔里木经济带发展规划,用好100亿元南疆发展专项资金。

从田间到餐桌 全民行动推动粮食节约

据了解,会演期间,来自西北五省(区)秦腔院团的《生命的绿洲》《昭君行》《谢瑶环》等7部秦腔大戏、来自全国秦腔院团的30个优秀折子戏,将在宝鸡大剧院、咸阳大秦剧院、渭南大剧院等剧场,为观众献上20场精彩演出。

北京拟立法加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